一、赵振金同志先进事迹
赵振金,男,生前系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开发区公安局黄海路派出所教导员。1951年4月出生,1971年12月入党。1979年加入公安队伍,2006年9月9日,因过度劳累殉职,终年55岁。
赵振金从警28年里,始终践行“为人民群众当民警,当人民群众满意的民警”的誓言,把生命奉献给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无悔选择。他担任大连开发区新港派出所所长20年,光明磊落,一身正气,无私无畏,秉公执法。
他把派出所电话和每个民警的手机号码都张贴到居民楼里,每隔50米设一个报警指示标志,不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带领民警进行夜间巡逻。他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爱民、便民、利民措施,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派出所出资购买了饮水设备、车辆维修工具和各种急救药品,在集贸市场建起便民服务站。
派出所4辆警车上都备有药箱、绳索等应急救助工具,既是出警车,也是“流动服务车”。他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集“打、防、控、管、建”为一体的基层公安新路子,为辖区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赵振金2006年被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二、朱忠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服务群众亲力亲为
“待在基层能为群众踏踏实实多干点事”,是他坚守基层的朴素想法。他坚持用心体察民意、用脚步丈量民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豆川村是朱忠华的联系村,他一有时间就往农户家跑,对老百姓反映的事情,都记在心上。走访中他发现52岁的低保户骆某母子居住在一幢老四合院里,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遇上刮风下雨,整个屋顶摇摇欲坠,十分危险。而骆某因智障丧失了劳动能力,靠低保勉强维持生计,根本没有能力修缮房屋或建造新房。这个四合院原先有6户人家,其他5户虽然都已搬离,但是拆迁却涉及他们的利益分配。朱忠华多次上门做其他户主的工作,指导村干部公平合理地处理好6户人家的地皮和利益分配。危房拆除了,朱忠华又帮助骆某申报危房改建补助款,盖起了三间小平房。
朱忠华总是有操不完的心,在他的联系帮助下,三年内,豆川村上马了一个又一个工程:改建了村委办公场所;对3个山塘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筹措资金建起了3公里的防洪堤;连接三口和板桥的5公里三板路从黄泥路变成了柏油路…
三、武继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尽心履责,真情服务,在解决百姓难题中忘我工作
作为武家嘴的“当家人”,武继军始终把村民冷暖疾苦放在心头,致力于为民排忧、为民解难、为民办实事,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工作中。随着武家嘴村运输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许多令个体难以解决的困难。他带领一班人在认真调研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为全村水运业发展做好服务的举措:成立水运队把一家一户组织起来,发展多户合资、集体和村民合股投资,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设立互助基金和结算中心,为船户提供资金周转便利,省下上千万元的高利贷利息资金;
枯水季节,将专家请进村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船民专业技能,降低水运风险。他坚持让有本事的人创业、有能力的人就业、有困难的人享受保障,不让一个村民在发展上落伍、在致富上无望,努力使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对发展有困难的村民,通过优先招聘进村里企业、安排到村民货轮上实现就业;开展“连心结对”、“党员联系户”活动帮助他们增收;让他们低价承包村集体高效农业基地,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全村纯农户的最低年收入也在4万元以上。
与邻近的经济薄弱村双红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依托武家嘴村水运产业优势,采取现金参股分红的方式,每年帮助双红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同时,安排双红村500多名劳动力到造船和农业基地就业,让更多人分享致富成果。“当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这是武继军对村干部们的要求,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这些年,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中,武继军却一次次地“让”出个人利益。在武家嘴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村干部工资只能是村民人均收入的80%。武继军带头执行、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动了一班人、影响了一群人,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望。2010年武家嘴村党委换届选举中,他再次以高票当选为村党委书记。
四、邓平寿同志先进事迹
邓平寿,男,生前系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1955年12月出生,1975年5月入党。曾任乡长、镇长、党委书记等职。2007年2月1日因积劳成疾病逝,终年51岁。
邓平寿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偏远艰苦农村30多年,一身布衣,一双胶鞋,一个帆布挎包,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他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创造性地开发柚子、蚕桑等农村特色产业,使当地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他任虎城镇主要领导1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工业总产值增长6倍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倍多,农民纯收入增长5倍。
他组织群众硬化了48条108公里村级公路,在各村建起标准卫生室,成为重庆最早实现“自来水、电、电视、程控电话、硬化公路”五通的乡镇。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出差时总是住最低标准的房间,一件毛衣穿了20多年。2002年查出肺部良性肿瘤,手术后6天就回到镇上,在寝室里边输液边工作。2007年1月下村检查工作时,他突发重症胰腺炎病倒在了工作第一线。出殡当天,上万群众佩戴白花自发为他送行10多公里。
邓平寿2007年被追授为重庆市优秀***员;2007年7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开展向邓平寿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2009年,邓平寿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五、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幸福是他最大的心愿
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发展势头好、后劲足,王传喜仍不满足,他跟班子成员说:“集体有了节余,日子过得不是那么紧巴了,必须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发展同步起来,这钱要花在民生保障这个‘刀刃’上。”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实现新农村建设,实行旧村改造是要点,也是难点。他召开党委会、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研究方案,自己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建议,看尽“脸色”吃尽“闭门羹”,凭那一股子韧劲征得了大多数党员干部群众的支持,确定了“实施旧村改造升级,逐步实现居住楼房化,土地经营集约化,农业发展产业化”的思路,用10年的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完成了65栋居民楼、160栋小康楼的建设,省级规范化小学、社区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单元式老年公寓等社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给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王传喜探索实行了“五统一”制度:每年向居民统一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统一发放住房补贴,统一支付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统一安排60岁以上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统一实行居民子女助学奖学制度,逐步解决了群众就业、教育、就医、养老、住房等问题。
他高度重视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建起文化广场、妇女儿童家园、影视厅、图书室、娱乐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活动场所,创办村报《新代村》,组建文艺宣传队、老年门球队、秧歌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每年举办“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乡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