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县有壮、汉、瑶、苗、侗、布依等12个民族杂居。
语言以壮语、汉语为主。
2008年末,上林县总户数13.38万户,总人口47.71万,其中男性24.75万人,女性22.96万人;非农业人口5.19万人;常住人口40.22万人。
壮族占80.1%,汉族占14.89%,瑶族占5%,其他民族占0.01%。
民俗文化 上林县境内有壮、汉、瑶、苗等多民族杂居,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具有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壮乡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
传统民歌。
"壮人自古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
"上林县是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80%。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清朝康熙年间(1654—1722年),上林县就有民歌记载。
上林县民歌有各种各样的唱腔。
如三里镇、乔贤镇、塘红乡、镇圩瑶族乡山歌(也叫欢歌),西燕镇师公调,巷贤镇、大丰镇采茶调等。
2004年12月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在海口举行,代表广西参加的上林县民歌合唱团,用壮族多声部原汁原味演唱了《上林--南宁后花园》、《苗山情》、《赶歌圩》等歌曲,获得银奖。
民族舞蹈。
壮族舞蹈有开坛舞、游衣舞、五龙舞、请师舞、四帅押坛舞、四帅禁坛舞等。
其中代表作品为《公曹太平舞》,该节目曾出访过日本等国表演,深受欢迎。
瑶族舞蹈有"肖郎铁玖舞"(瑶族叫"兴郎铁玖达努舞")等。
代表作品为《丰收牛角舞》、《猴鼓舞》等,《猴鼓舞》2001年曾参加原南宁地区农村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
达努节(也叫排玖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举行排玖节。
排玖节热闹非凡,宴餐杀鸡宰羊极为丰盛。
宴后,瑶族群众跳起猴鼓舞、舂米舞、雷公舞、南瓜舞、藤拐舞等,彻夜不眠。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对母恩及祖先的怀念,达努节歌舞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表现出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龙母节。
每年农历三月三,上林县塘红乡石门村举行龙母节。
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舞狮,跳腰鼓舞;举行山歌比赛;祭祀龙母和特掘的祭祀活动,师公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进行民间竟技比赛,如打陀螺、跳格子、斗鸡、打竹筒枪、堆红薯窑、竹筒饭比赛等。
渡河公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渡河公”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三里镇一带的姑娘们聚集在一起,唱着山歌,制作“渡河公”。
她们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
五月初五傍晚,在清水河畔,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边吟咏祈祷词,一边把渡河公挂在孩童脖子上。
“渡河公”放在一艘用木片做成的小船上,点上红蜡烛。
放到河里,让“渡河公”船沿着清水河漂流。
传统庙会。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三,上林县木山乡举行传统庙会。
庙会举行斗牛、斗马、斗鸡、山歌对唱、师公舞表演、打陀螺等多种传统民间活动。
南宁上林是壮族的聚居地,其中一些少数民族有壮族的服饰和风俗。壮族主要的风俗有:
1. 吃狗肉:壮族的狗肉是传统的美食,以五花肉、猪肉、牛肉、羊肉等为主。
2. 吃猪肉:壮族喜欢吃猪肉,以猪肉、五花肉、牛肉等为主。在过年时,壮族人会吃猪肉来庆祝新年。
3. 吃腊肉:壮族人喜欢吃腊肉,以腊肉、五花肉等为主。这种食材在节日时,会被送到家里给家人吃。
-
4. 吃糍粑:壮族人的糍粑是传统的食品,以糯米粉、糯米糍等为主。糍粑在春节时,会送到家人家享用。
5. 吃腊肠:壮族人们喜欢吃腊肠,以肉、猪肠等为主。腊肠在春节期间,会被送回家里给长辈们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