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院校景观环境设计的目标
2.1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农业院校都有着近半世纪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景观环境的设计要结合人文和历史,寓情于景,让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在景观环境中得以体现和延续。另外,校园是文化荟萃的地方,因此应通过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知识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宽泛性特点,让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科学相结合,从而对学生高尚品质的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气氛浓郁的田园景观
我国农业院校大都绿化率极高,自然生态的田园气氛是农业院校特有的内在底蕴,以当地农业植物为背景,用桃李的芬芳,稻穗的金黄,四季的更迭和农民的辛劳,去感受自然生态的美。这种景观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上产生认同感,激发出对自然和所学专业的热爱。而这种具有地域性、亲和力的农业景观环境是农业院校师生最深的心理需求。
2.3宜人的景观环境
舒适的景观环境对师生的心理和生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不仅能愉悦身心,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校园景观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建立舒适宜人的环境体系,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水平,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审美、交往、休息、娱乐等需求,是校园景观环境营造的重点所在。
2.4和谐统一的整体
校园景观的设计不是抽象的,是受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布局、空间、面积及周围环境制约的。科学合理的分配场地面积,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实现校园环境的艺术美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心。就农业院校而言,可以整体以大面积绿化和实验田园为背景,点缀以各种文化设施和环境小品,实现景观与文化的巧妙穿插,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我国农业院校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农业院校校园景观环境大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磨合与发展,在空间构架、轴线关系、景观序列和环境肌理等方面都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校园景观应以整体景观框架的需要为主题,以个体景观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将繁杂的个体重新组织为一个有机的结构整体,从而满足大学生对景观的心理寄托与感情归属。
3.2人文性原则
景观环境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极为生动的信息传承,不同时期的景观由于受到所处时期文化的影响,其风格与特点都带有浓厚的文化特征。所以说,景观承载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真正揭示了景观的内涵和精髓。校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强调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精心设计,营造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的校园自然景观
1. 农学院的景观特点是多样且美丽。
2. 这是因为农学院通常会有大片的农田和植物园,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和花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观。此外,农学院还会有一些特色建筑,如农业实验室、温室等,增添了景观的独特性。
3. 农学院的景观特点还延伸到了教学和科研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实习和实验,亲身接触和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增加了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科研人员也可以利用农学院的景观资源进行相关研究,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总体而言,农学院的景观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美丽而且实践性强的学习环境。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林高校实地调研,对福建农林大学等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资料的查阅,对农林高校校园景观现状总结如下:(1)农林高校景观较早年有很大改善,校园环境大多优美、有序,植物景观资源丰富;(2)老校区人文景观优越、地域文化特色显著,但自然景观一般不成体系,缺少规划,存在空间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差、道路系统不连贯、景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3)新校区景观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等较完善,但文化性略显不足,景观识别性较差;(4)普遍存在院系之间没有景观识别性的现象。
1.2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农林大学校园景观在具备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提升环境品质等高校景观共性的同时,有其个性化特点:(1)农林高校师生的景观认知度高于它类高校,师生和景观的互动性强;(2)由于农林高校的学科特性,需要有一定范围科研基地,种类及数量繁多的植物,在选址时尽可能选择植被丰富、有山有水的地段;(3)农林高校内部往往设置植物园等实训基地,将实习基地景观化,寓教于景;(4)农林高校的标志物、环境小品等校园标识系统多以展示农林业为主题,教育学生爱农、亲农,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前面神农塑像,体现了个性鲜明的农学特色;(5)除在农林高校设置专门实训场所,农林高校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实训基地,植物挂有标牌,随时随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寓教于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