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荔枝种植密度是每公顷200〜250株,较疏植。由于前期荔枝生长慢,不利于早结果和提高产量,而且浪费土地资源。矮化、密植栽培是国内外果树栽培的发展方向。荔枝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和地力,迅速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植株光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提高早期的产量及经济收益。
但也不是越密越好,种植过密,树冠过早封闭,对结果不利。所以,提倡合理密植,用科学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获得早投产、早收益的效果。目前,常用的种植方式如下:
①永久性定植。荔枝产区传统定植法,株行距一般为6米X7米,每公顷种植200〜250株。
由于永久性定植株行距宽,早期可利用株行空间间种短期作物,但要以不与荔枝争肥争水及阳光为原则,如套种桃、李、梅、菠萝等果树(待影响荔枝生长后砍掉)或间种瓜、豆、蔬菜等作物。因此,前10年,可依靠间种作物提供经济收人。
但这种种植方式,树冠形成缓慢,结果及丰产均迟,投资回收慢;高大的树冠给栽培管理、采收、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带来困难;根系较深,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节也难,容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
②计划密植。
计划密植是通过果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密植,是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其特点是定植时密度大,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株行距一般为4米X4米或更密些,每公顷种植600〜1000株,定植时株数为永久树的3〜4倍。
由于株行距密,早期可获得产量,当树体枝条交叉封行后应有计划回缩修剪。在正常投产一定时间(一般为8〜10年)后,有计划地进行多次间伐或移疏,使保留的树能继续正常生长结果。
③种植方法。荔枝苗要带泥团并用塑料薄膜包装移苗。
种植时小心把包装泥团的塑料薄膜解除,用手握住泥团,把苗移到植穴内;培土时用穴边的碎土,轻轻压实,切忌大力踩踏,以免伤根。培土高于苗木泥团2〜3厘米即可。然后用泥土在苗周围筑成直径80〜100厘米高于地面15〜20厘米的碟形树盘,因树盘松土会下陷便于淋水,并淋足定根水。
夏、秋季节植苗要用覆盖物盖好树盘,干旱时应及时淋水防旱;大风多发地区应设立支柱扶持,防止树木摇动伤根。种后经常检查成活情况,如发现叶片有凋萎现象,立即把苗木的大部分叶片剪除,以减少水分蒸发;死苗的应在1个月内及时补植。
在种植荔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荔枝的密度。种植密度不宜过密,但是我们也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土地,一般来说,我们每亩地种植五十株到六十株左右的荔枝就可以了,平均每株荔枝树之间的行间距是三米五到四米,株间距在三米到三米五之间就可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也要对荔枝树的树高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好控制在一米五到两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