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背鲫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择面积5~10亩、水深1.5~2.5米的池塘,水质要良好,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无污染。
池塘底质要平坦且较硬,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池埂坚实不漏水。
进出水口要安装拦鱼栅,高度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一般每亩用60~125公斤生石灰,消毒后7~10天可放鱼种。
清塘后注水至水深1.5~2米,并施入腐熟的鸡鸭粪便混合肥100~150公斤,培水至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选择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的异育银鲫(高背鲫)进行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3倍。
放养品种搭配为鲫鱼80%,花白鲢等其他鱼种20%。
苗种放养前需“试水”24小时,确认无异常后,在平均水温达到6℃~8℃时放养。
鱼种下塘前用每公斤1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洗浴3~5分钟,或3%~5%盐水洗浴5~10分钟。
每亩放养数量建议为1000~2000尾,放养密度过高会导致商品鱼个体小,销售效益不理想;放养量过少则总产量不高。
鲫鱼富含钙磷元素,需确保水体中钙磷含量充足,满足其生长需求。
每半月施加一次石灰溶液和磷酸钙,根据水质变化施加有机肥,培育浮萍或小球藻。
高温季节要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换水。
每天投喂两次饵料,投量为鱼体重的5%-7%,春季减少投饲次数,夏季增加投饲量和次数。
鲫鱼是杂食性动物,投喂时要少量多次,每天投饲6-8次。
饲料粒径应根据鲫鱼规格选择,小的鲫鱼投喂小粒径饲料,大的鲫鱼投喂大粒径饲料。
饲料投喂率视鲫鱼大小及池塘水温而定,规格25-50克时投饲率为2-3.5%;50-100克时为1.7-3%;100-200克时为1.4-2.6%;300克以上为1.2-1.5%。
主要病害包括水霉病、肝胆综合征、红鳃病等,需定时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
坚持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水质和鱼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根据市场需求和池塘条件,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如灯光诱捕法、流水捕捞法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高背鲫,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