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室温越冬蛋鸭防寒保暖至关重要,要使深夜棚内温度保持在5℃以上,才能确保高产蛋率。这就要求每晚喂鸭后,必须将鸭棚围严、围实。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麦秸编成的草毡围实,外围再围上一层塑料薄膜,特别是棚顶的盖草不能低于5厘米厚。
2、厚垫草在鸭舍内墙四周产蛋区内,垫30厘米厚的干净、柔软稻草或麦秸等草料,早晨捡蛋后,可将窝内旧草撒铺在鸭舍内;每天晚上鸭群入舍前,再添加新草作产蛋窝,使垫草逐渐积累。
3、补光照冬季自然光照少,鸭脑垂体内分泌腺活动减少而导致产蛋率大幅下降,这就要求必须进行人工补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6小时。可在鸭棚内按每30平方米安1盏60瓦灯泡的量进行补光。灯泡离鸭背2米高,并装上灯罩。早晚定时开灯。试践证明,补光比不补光可提高产蛋20%。
4、按每平方米计算?地面平养时饲养密度为6~8只,网上平养时饲养密度为8~10只,笼养时饲养密度为20只,既利于蛋鸭之间相互取暖,又不至于环境极度恶化。
5、保营养蛋鸭越冬期既要御寒又要产蛋,能量消耗很大,必须适当增加玉米等能量饲料的比例,饲喂量比夏秋季增加10%~15%,并供给充足的青绿饲料或定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如果能在蛋鸭饲料中添加3%~5%的油脂,每天中午供给一次切碎的白菜或萝卜樱等青绿饲料,效果会更好。
6、蛋鸭产蛋率在6成左右时每天补喂3次,产蛋率在8成以上时每天补喂4次。每只蛋鸭每天喂100~200克饲料,但不要随意更换饲料品种,更不能过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多地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谷物颗粒,必须相应增加一些青绿饲料和粗饲料,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
7、“噪鸭” 每天至少要进行4次“噪鸭”,就是在棚舍内轻轻吆喝鸭群使其全部起身并在舍内做圆圈运动,每次至少兜5圈,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同时提高鸭的御寒能力,避免直接下水时着凉感冒。待有80%以上的鸭发出强烈的叫声时再开棚放水。
8、早上迟放鸭,晚上早关鸭,减少下水次数,缩短下水时间。晴天宜在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下水洗浴,时间10分钟左右。多云无风日,上午下水1次,下午可不下水,雨雪天不下水。
9、冬季昼短夜长,且夜间气温较低,可在夜间添喂1次温热饲料,不仅能增加鸭子的营养,而且有利于鸭子御寒,提高产蛋率。
10、热饲饮冬季气候寒冷,鸭子消耗热能多。因此,不但要供给充足的饲料,而且更需注意的是做到热饲温饮,精料必须用温热水调制,饮水也必须喂给温热水,其温度以保持38℃左右最佳,切忌饮用冰雪水,这一点至为关键。
一说起蛋鸭养殖,我就想到隔壁村,经过短短几年,养殖蛋鸭就已形成规模,实现高收入,这不,我最近向他们请教了一些关于养殖模式的相关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常见的生态养殖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稻鸭共育模式
是将水稻生长特性、病虫害发生、稻田生物生长规律与鸭的生理、生活习性相结合的一种生态鸭养殖模式。它具有投资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用天然杀虫剂和提高土地肥力的优点。
二、树鸭共育模式
利用果园养鸭,使果树与鸭子相互共生。采用果园养鸭的方式,可以使鸭子在果园自由活动,增加鸭子的运动量,增强鸭子的体质,促进鸭子的生长和健康。另一方面,果园病虫草害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提高了产蛋率和蛋品质。此外,鸭粪可以为果园提供优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并大大降低杀虫剂、肥料和害虫防治、除草和施肥所需的劳动力成本。同时,鸭粪中的磷含量很高,这是果树生长所必需的。磷能改善果实的甜度、色泽、产量和品质。
三、鱼鸭共育模式
鱼鸭混养模式是鱼鸭共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即在水面和鱼塘周围养殖鸭子,用鸭粪养鱼(放养密度:1000/hm2水面)。鱼塘基本上不需要投放饲料,但鱼塘可以为鸭子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饲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种植养殖业的生态良性循环。
四、发酵床育鸭模式
以鸡舍内铺设30~40cm的垫层作为垫层,铺垫材料主要是木屑和稻壳(或稻草)。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缓冲材料进行生物发酵,抑制和分解有害细菌,培养有益菌落。鸭粪可直接排放在垫料上,防止鸭粪四处流淌,实现粪便污染零排放;粪便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基,它可以加速垫中微生物的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热量,为冬季取暖提供能量。该垫子可连续使用约3年。整个加料过程实现零排放,无异味,无污染,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就是隔壁村养鸭致富的宝贵经验,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