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石材的加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錾子(凿、刻、旋、削等工具)在石材上开一个小口,并插入塞子。然后使用二锤(一端为铁质锤子,一端为很长的木柄)轮流使劲将塞子往石缝里塞,直到将山上的石头分开。
使用墨斗拉直线,将石头用墨线画成需要的方块或形状。
用錾子敲掉多余的石头,使毛石变成方石或块状。对于需要精细加工的部分,使用扁錾将纹理找平。
打剥:
凿掉大的突出部分。
搏:凿掉小的突出部分。
细漉:基本凿平。
棱:边棱凿整齐方正。
斫砟:用斧錾平。
磨:用水砂磨去斫痕。
剔地起突:高浮雕,即压地隐起,沿花纹四周斜着凿去一圈,但花纹不高出表面。
压地隐起:浅浮雕,把除花纹以外的地子均匀凿低一层。
减地平:线刻,沿花纹四周斜着凿去一圈,但花纹不高出表面。
素平:在光平的表面上雕阴线花纹。
使用灰浆粘合石构件,大的石结构部件间还用铁锔拉结,宋代称为“鼓卯”。
为了挂住灰浆、防滑和美观,在石板看面上用錾子刺上印子,叫做刷錾道。
这些步骤体现了古代石材加工的精细和匠心,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确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美观和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