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4~8月繁殖,常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每窝产卵2~3枚。
养好刚买回来的小鸟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稳定它们的情绪。因为小鸟颇具神经质,所以对于环境的变迁,往往一时无法适应。
最好先在笼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透明的丝巾,然后放在安静的地方,主人也不要去观察它。通常在小鸟开始能够自如吃食时,它们的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
二是要先个别饲养一段时间。如果买来小鸟立刻就把它同其他鸟饲养在一起,很容易引起小鸟感染疾病。
因此,即使情绪稳定了,也要单独把它们饲养在各个笼里,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和其他鸟混在一起饲养。
怎样进行人工饲养喂雏鸟
人工育雏可增进玩赏笼鸟的繁殖。“养鸟不容易,育鸟就更难。”雏鸟的哺育虽然比较困难,但很多观赏鸟必须从雏鸟开始培育才能得到良好的观赏效果,如有名的八哥、海南鹑哥、百灵、绣眼鸟、相思鸟、文鸟、芙蓉鸟等都是靠人工饲养哺育而成的。
在孵化或育雏过程中,如果碰到亲鸟死亡、弃孵等情况,可采用与亲鸟处于同一繁殖阶段的另一对同种鸟或别的保姆鸟来继续孵化或育雏。
出现亲鸟哺育的雏鸟较多或弃雏时,可以进行人工育雏。人工育雏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因为笼鸟属于晚成鸟.其特点是卵小,卵黄所占的比例小,雏鸟出壳时还处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体表光裸无毛或仅有稀疏的绒毛,不能睁眼,腿脚无力,体温也不能保持恒定,所以保温和耐心饲喂等工作非常重要。如果饲喂的时间、数量和次数不符合要求,就容易引起雏鸟体质下降,甚至死亡。
人工饲喂雏鸟,可用豆粉、熟蛋黄、青菜叶、肉靡、鱼肝油、钙粉等用水调成浆糊状,然后用竹扦挑取,待雏鸟张嘴乞食时,迅速将饲料送人鸟嘴内。
由于雏鸟的食量很大,一般早上6:00~6:30。喂第一次食,晚19:00喂最后一次。开始l~2 小时喂一次,7天后可3~4小时喂一次。
再往后可根据小鸟张嘴及叫声进行饲喂。在这段期间内,如果雏鸟自己能够啄取掉落的残渣来吃,这时就可将饲料放在旁边,让它们自己来吃。
人工哺育雏鸟除了要有丰富的营养外,还需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饲养小鸟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忘记喂养,如果一整天不喂食,必然会造成小鸟活活饿死。
乳雏的喂食次数要分散,切记不可以一次喂食过量。乳雏的食物中已有足够的水分,所以要注意不必再额外给它们饮水。
幼鸟的抗寒保暖能力较差,又失去亲鸟的爱护,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人工饲养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窝下要铺一些羽毛或棉絮,夜间还需盖上一层薄絮,但要注意通风。
随着羽毛的丰富和气温的升高,再逐步减少窝内的铺盖。如遇到气温明显下降,可在笼内挂上25~40瓦的电灯泡,灯泡外围上一层黑布。在注意保暖的同时,也不能使幼鸟过分受热。
养殖散养鸡要做好以下几点:
1、选品种
要选择放养的土鸡或土杂鸡为最佳, 因为它们具有耐粗饲、 抗病力强的特点, 而且产蛋高、 品质好、 肉质嫩、 味道美、 深受大众喜爱。
2、择饲料
土鸡的生长速度比较慢, 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也低, 但如果只喂单一饲料, 难会免造成营养缺乏, 影响发育, 降低成活率和产蛋率。所以要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料、 混合料, 采取放养加补饲的形式进行饲养。也可以采用种植的南瓜、 薯类、 草类、杂粮等代替部分混合料。
3、建鸡舍
场地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 这既关系到卫生防疫、 鸡的生长和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 又关系到养鸡的成活率及效益。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 有利于防疫。 (2 ) 要交通方便。 (3 ) 在避风向阳, 地势较平坦、 不积水的地方。 (4 ) 水源电源充足,植被好、 虫蚁多、 隔离条件好的地方。 (5 ) 冬暖夏凉,温度适宜。
扩展资料:
为了保暖需铺些垫料。垫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松软,干燥,吸水性强的锯屑、小刨花、稻草、谷壳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应将垫料曝晒,挑出发霉垫草。厚度以3-5厘米为宜。
一般来说,优质土鸡的生长速度较慢,对饲料营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应当选择优质土鸡系列全价颗粒料或混合饲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种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
百度百科-养鸡
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实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10担~1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饲养早期,水温还处在低值的时节,饲养池的水位注水要浅,应将水位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为宜。浅水发塘既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又能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游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随着施肥和投饵,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地加注新水。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4天~6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看水、看鱼、看天、看氧,适时注水。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厘米~15厘米为宜。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既清新又肥、活、嫩、爽,溶氧值良好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饲养池水体中拥有适宜池鱼摄食和生长所需要的幼、嫩、足的浮游生物量,使池鱼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
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天~7天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发塘正是轮虫繁生达到高峰值并向枝角类转化与鱼苗同步生长的时间。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阴雨天气鱼苗发塘极易使鱼苗染病;②在鱼苗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温时发塘极易使鱼苗窒息;③鱼苗(水花)发塘时温差不可过大,应控制在2℃以内。鱼苗(水花)发塘密度,依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现状而定,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鱼巢180米~200米,鱼苗(水花)280万尾~300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