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资料2、北京颐和园的简介3、颐和园历史简介4、关于颐和园的资料5、颐和园简介颐和园资料
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2、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3、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颐和园作为溥仪私产,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
由于皇家经费逐年短欠,清室财源日趋枯竭,为补贴园林的财政,民国三年(1914年)1月14日,清室内务府将颐和园改为售票参观。4月外交部、内务部、步军统领衙门和清室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提出《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规定从5月6日开始正式对社会售票。
4、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5、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北京颐和园的简介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其名为“颐养太和”之义.园中的长廊、石舫、佛香阁、宝云阁、大戏楼、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堪称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全园分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是慈禧、光绪坐朝听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东面有德和园大戏楼,西接长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玉澜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为一组四通八达的穿堂殿.正殿玉澜堂,有东西两配殿,东名霞芬室,西称藉香榭.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 历史遗迹.
万寿山,属燕山馀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万寿山巅.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通体用五色琉璃砖瓦装饰,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颐和园历史简介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颐,颐养天年;和,心平气和。颐和园意为退休老人养老的地方。晚年的慈禧,答应光绪皇帝亲政,自己不再干预朝政,才为修建了颐和园。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光绪十四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1、明朝弘治七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2、清朝乾隆初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3、乾隆二十九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4、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
5、光绪二十六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扩展资料:
历史事件: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十六年,颐和园东宫门右侧建有小型电厂。它被称为“颐和园电灯办公室”,并被提供给颐和园。该研究所是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在该市设有“西苑电灯办公室”。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和颐和园电灯两套发电机组和电灯被摧毁。
4月28日,光绪四月二十八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寺召唤康有为。生命康走在总局的张靖,并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 4月23日改革宣布后,光绪皇帝前往颐和园12次,召集改革者,改革计划。 8月的第四天,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到了宫殿。
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逮捕并杀害了改革派,并未能通过改革运动。改革期间,慈禧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旧学校的中心,反对改革并为政变做准备。改革失败后,光绪长期被限制在花园的玉溪厅。
7月21日,光绪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了颐和园。 7月25日,俄罗斯军队首次入侵颐和园。在未来,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军队先后被占领。在颐和园占领期间,入侵者掠夺了宝藏,许多建筑物再次被烧毁。
百度百科——颐和园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简介,它地处北京西北郊外颐和园简介,距京城约15公里颐和园简介,旧称“清漪园”。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颐和园简介: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颐和园简介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即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环境幽雅,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扩展资料:
文化遗产价值:
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占地面积290.8公顷,水面(昆明湖)面积约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人民网—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可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进园的正门内建置一个宫廷区作为接见臣僚、处理朝政的地方。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占地不大,相对独立于其后的面积广阔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
苑林区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万寿山东西长约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约占全园面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山西麓而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山环水抱的形势,把湖和山紧密地联成一体。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万寿山的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
颐和园必看十大景点是苏州街,多宝琉璃塔,佛香阁,清晏舫(石舫),长廊,乐寿堂,德和园,文昌院,十七孔桥,西堤。
1、苏州街。
苏州街始建于乾隆时期,是沿着后湖在两岸而建的一条买卖街,总长约270米,约70间店铺,这里有牌楼、牌坊、小桥、流水,它将江南水乡和满清的风格集于一身,是专门供皇帝、皇后逛市游览用的。现在这里是一些茶馆、鞋店、小吃店等一些仿古店铺,挺有趣的。
2、多宝琉璃塔。
多宝琉璃塔做工非常精细,塔高十六米,8面7级,整个都是用琉璃砖砌成的,最上面有一个铜铃,风一吹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为其母亲庆祝六十岁大寿而建的。
3、佛香阁。
这是整个公园的最高点,站在这里整个昆明湖的美景通通收入眼底,可谓湖天一色,非常壮观。佛香阁高41米,是黄绿琉璃瓦屋顶,飞檐翘角,很有气势,这里面有很多典故,值得一看。
4、清晏舫(石舫)。
这是由巨石雕刻出来的石船,有两层,长30多米。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暗示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强,水无法覆。
5、长廊。
长廊全长700多米,是我国最长的游廊,它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中间还建有四座亭子,寓意春夏秋冬,四个亭子走一回就像过了一年一样。长廊上有很多精美的彩绘,大概有一万四千幅画,每幅画都有自己的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乐寿堂。
乐寿堂始建于乾隆时期,是乾隆给他母亲庆祝60大寿所建,他母亲很喜欢玉兰花,所以这里种了白玉兰,后来慈禧太后居住于此。乐寿堂门口的铜鹿、铜花瓶、铜鹤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7、德和园。
供慈禧太后看戏的大戏楼就位于这里。这个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同时也是最大,建筑最精美的。整个戏楼共三层,顶板有“天井”,地板有“地井”,舞台底部还有水井,表演鬼神戏的时候,鬼神可以从地上出来,也可以从天上下来,甚至还可以把水引上戏台。
8、文昌院。
这是一个文物陈列馆,设有6个专题展厅,有书画、家具、铜器、金银器、珐琅、漆器、钟表等,让人大开眼界,非常值得一观。
9、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中最大的石桥,有一百五十米长,有十七个桥洞,石桥的栏杆上有五百多只各种各样的石狮子,很壮观。每年冬至前后这里还有“金光穿洞”的奇景。
10、西堤。
这里是杭州西湖苏堤的仿制品,是一条建在水中的长堤,还有六座桥亭点缀其中,非常的唯美。春天时,这里的桃花竞相开放,这里就变成了粉红色的梦幻世界。